高含水期油田原油预分水技术
|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8-22 18:35
国内外油田开发都经历着产油量上升阶段、油量达到高峰稳产阶段和油井见水、产量递减3个阶段[1]。目前,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原油综合含水率已超过90%,有的油田甚至高达98%,油田开发已由 “采油” 变为 “采水”。在高含水期,含水率的小幅上升会导致液量的大幅度增加。以胜利油田为例,全油田综合含水率在91%~92%时,含水率每增加0.1%,液量每年就增加约375×104 t,增幅达1.25%。由于地面处理系统利用的是中、低含水期的生产设施,因而不能适应产液量剧增和以水为主的处理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集输和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明显不足,超负荷运行,处理效率低下。 2)原有设施需不断扩建,改造工程量和投资费用过大,并且原有流程的改造也十分困难。 3)能耗及成本增大。在油田中、低含水期开发阶段建设的原油脱水站,大多采用两段脱水工艺,高含水原油集输至集中处理站后全部进入加热炉加热,大部分热能消耗在对污水的加热升温上。在一个进站液量为1700×104 m3/a、综合含水率为95%的联合站,将来液升温7℃,仅一次加热炉的燃油消耗就达1.45×104t/a以上,其中污水吸收的热能大约占97%,造成了能量的极大浪费[2]。脱出的污水需返输至注水站,污水往返输送成本、降回压泵能耗、运行管理维护成本等增大。另外,随着含水率的上升,油井排来液的温度越来越低,热量及化学助剂等的消耗进一步增大,导致吨液、吨油处理成本急剧增加。 4)大量污水的循环加速了管道和设备的腐蚀,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施预分水,尽早把污水分离出来,减少污水流动环节,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大幅降低能耗、成本和改造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国内外油田一方面加紧研究适应高含水期油田生产需要的预分水技术,成功研制出了末端分相管、水力旋流器等高效预分水装置;另一方面对原有流程进行配套改造,增加预分水环节,由采出液全液在联合站集中加热脱水改为在各井场、分压泵站、接转站进行低温预分水,分出的污水就地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剩余低含水油再送至联合站集中加热处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预分水技术主要有三相分离技术、旋流分离技术、末端分相技术、斜管预分水技术和低温破乳技术。 1 三相分离技术 三相分离器的技术原理是油水混合液经设备进口进入设备,经进口分气包预脱气后进入水洗室,在水洗室中油水混合液发生碰撞、摩擦等降低界面膜的水洗过程分离出大部分的游离水,没有分离的混合液经分配器布液和波纹板整流后进入沉降室,并在沉降室进行最终的油水分离,达到脱水的目的(图1)。三相分离器综合应用了来液预脱气、浅池布液、水洗破乳、高效聚集整流和油水界面控制等数项技术,在国内外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尤以我国应用水平最高[3]。 图1 高效三相分离器原理图 我国陆上油田大多将三相分离器改造为预分水器进行预分水。河南油田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高含水期油田原油物化特性,研制出了HNS型三相分离器,其外形尺寸为φ3000mm×10608mm×10mm,分离器内分为预脱气室、稳流室、水洗室、沉降分离室、油室、水室、气相空间、气包等部分。该型三相分离器采用了气体预分离、二次捕雾技术和活性水水洗强化破乳技术,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利用双隔板结构U形管压力平衡原理,实现了油水界面控制;合理配置设备与工艺控制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将HNS型三相分离器改造为预分水器,其处理能力为同规格传统设备的4~8倍,针对河南油田密度为0.85g/cm3 的轻质原油,经一次预分水处理,出口原油含水率在0.4%以下,污水含油低于500mg/L[4]。 胜利油田 “十一五” 期间在33座联合站推广应用高效三相分离器152台,处理进站液量67.55×104m3/d,原油含水率从85%~90%降至50%~60%,每天节省加热燃料900t左右,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以坨三站为例,进站液量为3.5×104m3/d,应用高效三相分离器预分水后,分离器出油含水率由94%降低到15%,加热液量下降了90%,年节约燃料油1068t。对于边远小断块油田,胜利油田将原来的高含水全液外输至较远联合站、注水水源回调改为就地预分水处理后回注、低含水油外输,在15座接转站应用三相分离器32台,分出水6.98×104m3/d,污水就地回注后实现污水替代清水0.6×104m3/d,每天减少3.6×104m3污水往返输送,节约输送电耗3.75×104kW·h,年降低加热能耗7.06×1014J,同时解决了部分油田欠注的问题,缓解了污水回灌压力。 三相分离器用作预分水器,具有处理能力大、分离效率高、运行工况稳定、管理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含水原油经一段处理后获合格净化原油标准;但三相分离器是以出油含水率达到一定指标为目的设计的设备,污水分离净化的有效空间不足,造成除油效率低,分出水含油指标一般控制在1000mg/L以下,实际运行中水中含油在500 ~1000mg/L之间,后续污水处理系统需采用二级除油加过滤的处理工艺,投资、占地和运行费用均较高。 2 旋流分离技术 图2 水力旋流器原理图 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油水存在密度差的情况下,使含油污水在水泵或其他外加压力的作用下,从切线方向进入旋流器后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向器壁运动,形成向下的外旋流,通过旋流器底部出口流出(底流);油向旋流器轴心处运动,形成螺旋上升的内旋流油核,由上端溢流而出(溢流),最终实现油水分离,如图2所示[5,6]。 旋流分离技术是油田高含水期节能降耗行之有效的工艺手段。水力旋流器可以使高含水原油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实现游离水脱除,节约大量的燃料,欧美国家海上油田广泛用作预分水器,陆上油田基本不单独使用,目前发展方向主要是作为前端预处理器与其他技术组合应用。旋流分离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未得到大规模应用。胜利油田开展了旋流分离技术试验,研制了以旋流和沉降相结合的试验设备,其工作原理为油、气、水混合液进入旋流筒,靠离心旋转分离和重力作用,脱除90%以上的伴生气,该气体与分水器内的少量气体一起经二次除液后,由压力控制进入气体系统,油水混合液经配流管均匀进入分离区,再经整流迷宫板缓冲整流进入沉降区沉降;在沉降区内,靠加热器进一步激发破乳剂的活性,使乳化液破乳分离,油滴聚结上浮,脱水原油经隔板进入油室,再经液位控制流出分水器。该试验设备的技术关键为:(1)分水器进入端设计了预分离旋流器,采用预分离技术,将混合液中95%以上的气体预先分离;(2)设计了配流管和整流迷宫板,使高效分水器内流场稳定,便于油水分离;(3)分水器内部设有加热器,既能激发破乳剂活性,又能避免对底部污水的加温;(4)设计的水位调节器能自动调节分离器内的油水界面,处理后污水含油基本在500mg/L左右。江汉油田进行了两级旋流分离工艺研究,两台旋流器串联应用,一级进行预分水,二级对一级分出的水进行除油处理。现场试验后,马王庙油田马56站一级旋流器分出污水占总液量的50%以上,二级旋流器除油后污水含油在100mg/L以下[7]。 水力旋流器用作预分水设备,具有质量轻、占地面积小、单位容积处理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投资小、构造简单、本身无活动部件、易于安装和维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旋流管易磨损、气体影响分离效果、提升和旋流造成原油乳化不易分离、出水水质不平稳、动力消耗较大、可有效分离游离水却对乳化水基本没有分离能力、分出水含油偏高(1000mg/L左右)等,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3 末端分相技术 末端分相管是一段直径加粗了的末端集输管线,长约45m(长度取决于原油的特性和预分水效果),直径1020~1220mm,两端用球盖封堵,主要用于高含水油田原油的预分水和污水净化。末端分相管在管内完成油气水分离的5个过程(流体水力搅拌、质量交换、扩散、重力沉降、在聚结器内使水滴聚集),同时具备多种装置的功能(Ⅰ级分离装置、预分水装置、预净水装置),在前苏联得到较多的应用。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塔什金诺沃油田在丛式井井场或增压泵站上配备了两根直径1020mm、长250m的末端分相管,液体处理能力达30000~32000m3/d,每天可分出7800~9000m3的游离水,游离水分出率达60%,而出口原油含水率仅为9.3%~12.5%。 末端分相管能在油田配套工艺流程中取代造价昂贵、数量众多的Ⅰ级分离装置和脱水装置,大幅度降低投资(可降低总投资25%~40%),具有制造与控制操作简便、液体处理能力大的特点,可用作小型和边远油田的预分水器,缺点是分离效率较低,分出水含油偏高。 4 斜管预分水技术 斜管预分水器的工作原理是自然沉降结合浅池分离,主要用于分出游离水,欧美称之为仰角式游离水脱除器。其是将卧式和立式游离水分离器相结合,采用仰角设计,克服了立式容器内油水界面覆盖面积小、卧式容器油水界面与水出口距离短以及分离时间不充分的缺点。来液进口位于管式容器的上行端,水中油珠能聚集并爬高上行至顶端油出口,而水下沉至底端水出口排出。 斜管预分水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主要用于对分出水含油要求不高的掺水油田,将分出的污水就地回掺,以降低集输系统掺水能耗和管线投资,并减少联合站的运行负荷。俄罗斯在其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原油集输中广泛采用斜管预分水器(直径为1220mm,倾斜角度在45°左右,液量处理能力为10000~15000m3/d),用于脱除80%的游离水。欧美国家也开发并推广应用了该类设备,但在斜管仰角设计上采取了较低角度,为12°[8]。斜管预分水器目前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仅河南油田1个计量站应用,分出水水质无法控制,出水含油一般在1000mg/L以上,分离效率较低。 5 低温破乳技术 利用低温破乳技术来进行预分水是比较经济的。加拿大研制的原油声波破乳设备,可安装在高含水油井管径小于4in的集油管线上,使处理后的稠油含水率最低降至1%,节省药剂投加量50%。美国的微波破乳MST模块化撬装设备在现场试验中也取得了成功,效果显著[8]。 近些年来,随着注聚等3次采油工艺的应用,采出液物化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且乳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预分水难度加大。各油田为了弥补机械方法的不足,普遍开始重视高效设备和化学助剂的综合应用,即在原有预分水工艺的基础上,投加预脱水剂,使高含水期大量污水在较低温度和较低化学药剂加入量条件下得到有效分离。H1联原油黏度高,污水含油量高,乳化严重,采用机械方法进行预脱水有诸多不便,通过选用高效预脱水剂,在进站温度下,采出液中80%以上的污水实现预分离,分出的污水含油在100mg/L左右,可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节省了大量的天然气和破乳剂,并且工艺改动量小、投资少、易推广应用[9]。辽河油田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制出了预脱水剂,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优化工艺流程,在进站不加热的条件下分出游离水,再进行后续处理,取消一段加热,节省了大量破乳剂,经济效益明显,全公司推广后,每年可节省操作费用4000万~5000万元。 化学药剂的引入,导致预分水费用增加,后续污水处理难度加大,如何趋利避害,有待深入研究。 6 预分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各油田采用的预分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分水的效果,但这些技术的主要控制指标是原油含水,对分出水中含油则限制较少,造成分出污水含油高达1000mg/L左右,这样污水处理系统需要进行一级除油、二级沉降加过滤的复杂处理工艺才能使污水水质达标,污水系统占地、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预分水技术未来主要向以下方向发展: 1)加速高效油水分离设备、分离技术的研制和推广。 2)在研制高效预分水设备时,更加注重降低分出污水中含油指标的研究。 3)向各种技术的集成化、一体化、小型化、低投资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如旋流、气浮、沉降、聚结等的优化集成,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综合应用等,以发挥不同技术、手段的优点,扩宽预分水技术的使用范围,提高预分水设备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基于此,笔者正在开展新型一体化预分水除油技术研究,通过综合应用旋流、气浮、聚集和三相分离等技术,将预分水与污水除油功能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装置,在高效预分水的同时,强化污水除油功能,改善出水水质,使出水含油降到15mg/L以下,从而简化后段处理工艺,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等。该项研究目前进展顺利,室内试验已达到预期效果,现场试验正按计划进行,专利成果也正在申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