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与越来越多之后,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就不断地被人反复提起:
那就是俄罗斯似乎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搞“区别对待”。
因为有数据显示,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原油只需要25美元一桶,而我国从俄罗斯买的竟然需要80美元一桶,这价格差出了一倍多。
这个消息一出,不少网友议论纷纷。
难道事实真的如此吗?
抢占便宜:印度低价购入俄罗斯石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当然了,俄罗斯也不是开慈善的,他们与印度的这场国际贸易,可谓是典型的“宰大户”,那么自然而然,被宰的肯定是印度。
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纷纷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这也使得原本向欧洲出口大量石油的俄罗斯陷入困境。
为了找到新的石油买家,俄罗斯便对印度提出了非常优惠的价格。
彭博社报道,俄罗斯给了印度极大的折扣,一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仅需35美元,比去年9月的55美元降低了20美元。
而印度国企更是抓住机会,直接向俄罗斯订购了500万桶乌拉尔原油,这些原油进入印度加工后,印度再以70-80美元的价格卖给欧洲,巨额获利。
当这个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西方媒体立刻狂飙,纷纷谴责印度与俄罗斯的交易。
尽管欧美要求印度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但印度购买的俄油价格根本就未超过60美元的限制,所以说,印度表面上表示“不会违反制裁”,实际上却继续大量采购廉价俄油。
可以说,印度正利用这场战争,扮演忠实的“石油搬运工”,左右逢源,既从俄罗斯进口廉油,又卖给欧洲赚差价,可谓意图明显。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疯狂打折促销”,直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热议,不过印度人却津津乐道,更是表示他们非常愿意接受俄罗斯的大额折扣,并且还有进一步的合作意向。
而对于这件事情,《美国时报》更是十分夸张的表示,俄罗斯竟然自降身价,宁愿直降20元,也要出售本国品质最高的石油。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
因为俄罗斯出售的这批廉价石油,其实品质的比较差的,属于乌拉尔地区产出,需要二次提炼才能使用。
正因如此,在国际市场上乌拉尔原油的价格本来就偏低。
而且,这种加工不仅需要相关设备,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和人力成本,对印度这样一个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进行大规模的石油二次加工并不现实。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国内需要的话,那么印度大量进口这些低质量原油确实说不通。
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场交易上的把戏而已。
印度购入这些低价俄罗斯原油后,会先进行简单处理,然后打上“产自印度”的标签,高价转卖给欧洲国家。
整个过程中,印度仅作为一个石油的中间商和加工方,便能够从中获利数十美元每桶,他们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满足了欧洲国家的石油需求,另一方面也帮助俄罗斯找到了石油的出路,可以说是三方互利。
对于印度来说,35美元进价,70-80美元出价,差价高达一倍以上,这也属于合理的经济行为。
当然,能够承担这个中间商角色的国家并不多见,既要有足够的国际地位,又要保持在俄乌战争之外的中立性,同时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不能太大,而印度正好满足了以上所有条件。
这种买卖安排看似平常,但蕴含着俄印两国的政治考量。
对俄罗斯来说,低价出售石油可以帮助印度对抗西方制裁,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对印度来说,从中牟利有助缓和与美欧的矛盾。
在俄印关系中,军事合作一直占有关键地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以极低价格将军事装备批量售予印度,其中就包括“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让印度支付了数十亿美元,正是依靠这些军购,俄罗斯从印度赚取了超过1000亿美元。
相比之下,几十亿美元的廉价石油,对俄罗斯来说不过是保持印度这一巨大军火市场的投资,这也是俄罗斯不与印度翻脸、继续供应廉油的原因。
当前,印度表态加入制裁俄油行列,看似与美欧站到了一边,但由于印度购入的俄油价格本就未超过60美元,所以说他们的这一举动也不会对双方实质关系产生影响。
尽管表面上印度似乎在帮助欧洲规避对俄制裁,但对印度来说,这个石油交易实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追根溯源:被制裁的俄罗斯石油
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每日向欧洲出口750万桶原油,是全球第二大石油生产国。
但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实施石油禁运和价格限制,俄向欧洲的出口量骤降至每日30万桶,这也给俄罗斯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要知道,俄罗斯在欧洲长期依靠管道运输石油,这也使欧洲成为他们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场。
欧洲各国高度工业化,对石油需求巨大,但自身储量有限,所以长期依赖俄罗斯提供廉价、质优的石油,他们这样的互利关系维持了数十年,但局势在俄乌冲突后发生了剧变。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这也引发了西方制裁。
后来,欧盟从6月开始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海运石油,这也切断了俄对欧洲出口的主要途径。
在这之后,欧盟又多次对俄石油实施价格上限机制,强迫其低于市价出售石油,这些举措大幅减少了俄罗斯对欧洲的石油供应,给俄罗斯的经济带来了的沉重打击。
去年,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曾高调宣布,欧盟已经在制裁俄罗斯石油的这个问题是达成了一致,到年底会减少90%的石油进口。
如果按照欧盟的这个协议来看,他们的这一制裁会让俄罗斯的财政收入至少打六折。
而且欧洲的石油制裁,主要还是以“限行令”的方式执行的,他们固定俄罗斯海运出口原油的价格上限必须在60美元,后来又降到了45美元。
如果俄罗斯不遵守的话,他们就会实行石油禁运。
为了应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将石油出口重心转向了亚洲,而印度则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
俄石油对印度的低价政策,让印度获得巨额利润,印度将廉价俄油转手卖给欧美,这成为俄继续向印度供油的默契。
尽管遭美国施压,但印度坚持从俄大量进口石油,称这是国家能源安全需要,讽刺的是,美国企业也成了印度转售俄油的大客户。
但有传闻称,俄向中国出口的石油价格远高于对印度的价格,事实究竟如何?
中印差价:美国作梗
关于中印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价格存在差异的说法频繁出现,其中印度每桶仅35美元,而中国每桶达80美元的消息更是引人关注。
可实际上,我国和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种类是不同的。
俄罗斯对印度出口主要是品质较差的乌拉尔油田原油,这属于高硫重质油,需要提炼才能使用。
2022年初乌拉尔原油甚至跌至10美元/桶,即使以35美元出口给印度,对俄方来说也属于低价处理。
而对中国的主要出口品种是西西伯利亚的ESPO原油,这是轻质低硫优质油,可直接用于汽柴油生产,质量明显优于乌拉尔油,所以价格自然也就更高。
再说了,印度大量购入劣质乌拉尔原油主要是转手出口获利,这些油经提炼后再销往欧洲,印度从中获利颇丰,而中国的采购几乎全部用于国内消费,对油品质量有较高要求,所以说说无法使用劣质原油的。
不仅如此,印俄多通过海运采购俄油,而中俄之间还拥有直接的管道,可避开美国监控,再加上中俄之间的原油贸易设有长期框架协议,价格相对稳定和透明,而印俄之间更多采用现货交易,价格随市场波动更大。
作为战略伙伴,中国在原油进口价格上就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优惠,有专家估计优惠幅度达30%,而印俄仅为普通贸易伙伴,价格承受能力明显不同。
所以说,中印对俄原油价格上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这中间是有许多不同方面的因素的,我们不能仅凭借一面之词,就开始过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