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电缆皮、包电缆头、缠上绝缘胶带、套上信号管,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8月28日上午9:30,烈日炎炎,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欧二站欧29-30井场上,生产保障大队电力队队长杨军带着3名电工技师正在井口安装RTU箱和电参箱。部分外委项目自己承揽,这是该厂按下物联网建设“加速键”的一项新举措。
该厂作为油田公司第五批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单位,建设内容庞大,点多,面广、战线长。
“时间不等人,绝不能让我厂的数字化转型拖后腿,我们组织厂内队伍一起干。”常务副厂长刘良财立即拍了板。
在科技信息部的沟通协调下,生产保障大队电力队的电工师傅们立下了这个 “军令状”。
万事开头难,从没有接触过的相关设备安装的师傅们从零开始,6月初,跟着通信公司的两名专业师傅仅仅学习了两天,就进入了井场施工。
为了减少停井时间,降低油气产量影响。他们首先选择间开井,利用关井恢复期间施工。
针对正常生产井,他们提前备料,预制好接线排和接线端子。为了不影响安装进度,午饭他们就在井场草草解决,便立即投入到紧张地施工中。
由于应手的专用工具平常用不到,等不及的他们多次自掏腰包从网上购买。
期间,着急赶进度的资深电工技师赵宝利左边头皮起了一块块的水泡,疼痛难忍。后经医生诊断患上了带状疱疹。但他仅休息了3天,病情稍稍稳定,就又投入现场施工中。
时值三伏天,天气闷热得像个大蒸笼,他们的工服每天都是湿了干,干了湿,留下一圈圈的白色汗渍。担心大家中暑,党支部书记逄程特意从杂货店自费购买了2个大号遮阳伞。
尽管如此,“两个多月下来,3位老师傅的脸晒得黝黑,扔到煤堆儿里都找不着。”7月初及时补位的女电工技师王月萍说。
作为这支队伍中唯一的女电工技师,王月萍干起活来一点也不逊色于几个老爷们。
有同事关心地问:“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咋还干的劲劲的?”“多干点累不坏,能为咱厂物联网建设尽点力,我还觉的挺幸运的。”王月萍地回答很是干脆。
渐渐地,随着熟练程度提高,以往每装一台设备需要2个多小时,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启抽了。从起初每天安装2台,现在每天可安装3台。至目前,这群不起眼的“土”专家为49台抽油机安装了新设备,仅此一项可节约投资20万元。
“这项自营工程的成功实施很有意义,一方面省下来的投资费用可用在物联网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厂内队伍提前介入,掌握相关设备性能、安装程序和工作原理,也为后期的运维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厂科技信息部副主任杨丰铭介绍说,采油作业五区即将派遣电工技术人员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时时跟建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