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石油蕴藏量较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石油消耗大国。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石油消耗量在7亿吨左右,而产量仅为2亿吨左右,其余的大部分需要进口,所以我国对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
我国现在探明储在10亿吨以上的油田有很多,那么有网友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油田,还得需要大量进口呢?未来是否能够发现可以满足本国需要的特大型油田呢?
我国主要大型油田的情况
我国的油田众多,由于钻探技术和采掘技术的不断进步,因此产油量的排名每年或多或少地都会发生着变化。从2019年的数据看,排位靠前的几个油田分别为:
一是长庆油气田。这个油气田是我国近年来新崛起的一个油田,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年产油气5700万吨。
二是大庆油田,这个是老字号油田了,已经持续开采60多年,输出比较稳定,累计出油24亿吨,平均每年在4000万吨左右。
三是渤海油气田,年产油气3000万吨左右。另外,还有塔里木油田、胜利油田、西南油气田、南海油田等等,年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
虽然上述油田的探明储量都不小,但是每年开采的数量并不高,总和仅在2亿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我国在南海、新疆等地又发现了储量非常丰富的、新的大型油气田,但是新疆的油气田埋藏深度普遍在6000米以上,而海洋油气田的勘探和开采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开采规模也不大,开采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只能当作战备储备,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我国石油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我国石油开采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地区都具备着原油沉积和聚集的地质条件。但是,我国的石油矿藏的生油层,普遍以陆相沉积为主,受古代陆地生物数量、沉积条件和地质活动的影响,生油层通常不是太厚。沉积的动植物残骸数量少、生油层厚度不高,直接决定着我国油田的规模上限。
同时,由于油层厚度的限制,有的油田油层厚度还不到0.5米,在钻探时稍不注意就抽不出油来。
第二个原因是沉积条件的破坏。我国大陆长期处在造山运动的影响之下,经历了持续性的、剧烈性的地质构造运动。而石油的形成,需要时间相对很长、状态相对稳定的沉积和发育演化过程,很显然我国的大陆地质条件和运动特点,对油气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高,不利于贮量很大油气矿藏的生成。
第三个原因是开采成本较高。由于上面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大多数的油气田所在的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埋藏较深、内部油压较小,所以无论是从早期的勘探、钻井,还是中后期的抽油、处理,程序都较复杂,而且难度也不小。像世界上石油蕴藏量最大的中东地区,由于历史上是海相的沉积环境、地质运动强度较低,而且埋藏很浅,几百米甚至几十深处就能探测到油气层,靠着内部的压力可以直接喷射出来,开采成本无疑很低。
未来我国能否探测到更大的油田
这一点不可否认,我国近十几年在石油、天然气矿藏的勘探方面,技术越来越先进,开采体系也越来越成熟,石油的开采利用转化率在逐年提高。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肯定会发现更多、更大的油气田。
不过,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复杂的地貌环境和持续性运动地质环境的影响,造就了我国陆生油气田沉积环境的局限性,特别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将我国西南、南部和华北、西北等区域的地层演变得破碎化、分裂化,几乎很少有稳定的地质沉积环境,所以要想实现找到能够全国需求的超大型油田,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在陆地上找到了,其埋藏条件和深度,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开采率也非常困难。
由于石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目前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现实肯定是一个问题,所以持续加强油气矿藏的勘探、开采技术革新,是必须要面对以及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方面,我国在南海、东海和渤海等近陆海域,相继发现了重大的海相沉积油田,油气的蕴藏量相当可观,可以作为我们的后备战略资源,需要提升的是海洋油气开采效率的问题,同时还得注重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护。
另一方面,我国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地区,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大型的油气田,而且理论的储量非常高,这些都能为今后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只不过,这里发现的油气田,埋藏都非常深,开采难度和成本都非常高,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采和应用的条件,性价比也不高。
所以,我国未来能够发现超大型油田的可能是有的,不过几率会较小,这是由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所决定的。除了不断强化和完善勘探技术外,还得在开采技术方面持续实现突破,从而降低开采和生产成本,提高转化率,同时在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角度也得继续下足功夫,毕竟我们自己开采出来的石油,单位质量的成本还是远高于进口。